校团委2019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9-03-20              阅读人数:1282      作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共青团 “政治引领年”“建功突破年”“基础提升年”和“作风建设年”。校团委将继续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格局,根据上级团委以及校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要求,努力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服务和助推我校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一、坚持理论思想武装青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强引导,扎实推进团员理论学习。努力构建团组织主导、学生骨干带动、理论社团推进、基层支部落实、广大团员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式青年理论学习教育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以“青年大学习”为载体,持续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在团支部、学生社团中建立一批学习社或学习小组,把学习基地覆盖到所有学生书院和支部。

2.抓住契机,精心组织思想教育活动。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全市“两山”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学习、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依托党团知识竞赛、青马工程暨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学院丽水分院建设、团干部读书会等有效载体,精心组织开展教育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的实施方案》。

3.树立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注重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充分挖掘优秀团员典型事迹,用青年典型、青年故事,开展“青年说”分享活动。网站开设青春榜样专栏,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用优秀青年的故事激励教育大学生。举办五四表彰大会,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团干、活力团支部等评选展示活动,开展团员先锋岗(队)创建活动。做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电信奖学金等推荐申报工作。

二、坚持组织建设凝聚青年,以巩固与创新并行为原则,完善并优化基层团的组织工作

4.规范管理,稳步发展基层团建工作。推动团支部落实 “三会两制一课”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规范团课、主题团日的开展。采取互观互检的形式来落实督导“三会两制一课”的执行情况,加大对二级学院团委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执行情况的考核。规范团委书记上团课的时间、内容和要求,积极推进将团课内容纳入思政课的教学计划体系。修订完善《团支部工作手册》,规范团员发展、团费收缴、团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团务,提升基层团支部组织功能,着力提升团员教育管理质量。

5.强化培训,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分层分类,建立科学规范的培养机制。规范二级学院青马工程培养体系,明确二级学院实施要求,逐步实行“晋级”制培养方式。把握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选拔、纪律管理、考核评价、过程跟踪和发展使用等关键环节。分学院开展新上岗团支部书记培训班,实现新上岗的团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继续实施团干部读书会活动,一月一主题,包括团务知识、专题讲座,切实提高团干部的整体素质。

6.加强建设,努力突出学生组织作用。注重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大力支持学生会、研究生会和社团联合会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引导它们积极开展富有自身特色、育人效果明显的活动。探索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全面深化学生会改革,修订《丽水学院学生干部管理规定》,指导学生会主办“我心目中的好老师”、“5˙23”爱生日等活动。

7.统筹规划,科学运营网络平台。统筹规划、科学运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学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全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加快部门协同机制建设,梳理积分模块,实施《丽水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将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规范化积分管理,将活动积分纳入学生评奖评优参考依据,学生通过参与PU口袋平台活动积分,以此激发学生活力,提升网络平台使用率和粘合度。推进“智慧团建”系统建设,促进校、院各级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实现互联网转型,加强对团员学生的网上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

8.拓宽阵地,积极构建新媒体矩阵。在建好青春丽院的微信公众号同时,推出抖音官方号。组建青春丽院新媒体队伍,建立一支学生视频播报的队伍,使用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广泛开展 “点赞祖国”“我和国旗合个影”“我爱家乡、我爱母校” 等话题讨论,充分用好 “学习强国” 平台,引导广大青少年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漫等方式接受教育。积极宣传团的工作,向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积极报送信息。

三、坚持实践活动锤炼青年,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服务中成长成才

9.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设计重点项目,聚焦重点团队,持续打造青春“丽”行等实践品牌,推动政-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同学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对接团市委乡村振兴实习岗位,开展社会实践。进一步突出成果运用,积极促进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影响公共政策的智库产品。

10.提升服务,逐步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好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个人的实名注册工作,成立无偿献血宣讲团。加强志愿服务项目供需对接,积极开展五水共治、社区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全市马拉松大赛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将志愿服务作为班级团支部基本职能,鼓励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亮出团员身份, 充分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11.依托载体,着力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以“挑战杯”为支点,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为引领的项目化科研训练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遴选、培育优秀项目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省级选拔赛。遴选、培育优秀项目参加2020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省选拔赛、全国赛。积极鼓励科技成果对接社会有效转化,扩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影响力。在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平台建设上注重学校与学院、教学与学科、教学与学工的协同,充分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青年科创项目建设,寻访创业英雄、选树创业典型。

四、坚持文化艺术陶冶青年,以繁荣校园文化为宗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2.打造品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着重创新校园文化内涵,挖掘多样的校园文化载体,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需求,受到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生态圈。加强对浙西南革命精神、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力度,创新形式载体,继续开展好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晚会、一二˙九大合唱比赛等品牌活动。

13.加强指导,有效促进学生社团特色化发展。4月份举办社团文化节,完善《丽水学院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手册》,把社团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加强学生社团联合会建设,畅通校院两级社联、社团工作联系和业务交流的渠道,形成常态化工作反馈机制,推动管理、评比工作规范化、网络化。加强重点社团建设,使学生社团朝专业化、精品化、社会化发展。积极引导社团开展“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节等品牌社团文化活动。

14.搭建平台,全面普及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团丽水分团为平台,将艺术活动和艺术竞赛贯穿全年,积极探索艺术团培训课程化机制,探索把艺术团课程纳入通识课,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备战2019年省大艺节,开展青春大舞台下乡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普及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学生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