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团委、学生组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搭建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对接平台,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让更多学生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史国情,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 有品质、有修养,经研究决定,2018年继续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思践悟十九大 青春筑梦新时代(暂定)
二、参加对象
在校本专科学生
三、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工作要求,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号召。
四、活动内容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
1.理论普及宣讲团。组织大学生理论宣讲服务队,结合共青团中央“青年大学习”“四进四信”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主要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讲活动。
2.国情社情观察团。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校园媒体记者等,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在深入观察和调研脱贫攻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切身感受、深刻理解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为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3.科技支农帮扶团。重点发挥生态学院、工学院等学院的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到相关县域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根据乡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依托大学生信息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科普宣讲、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等,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4.教育关爱服务团。利用暑期深入实施“春泥计划”实践活动,赴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乡镇农村学校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心理援助等活动。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5.文化艺术服务团。重点发挥大学生艺术团、民族学院艺术专业特色,组建大学生文艺惠民服务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6.爱心医疗服务团。重点依托医学与健康学院组建专业实践队,和红十字会、疾病控制防治中心和医院合作,深入结对地的农村基层、偏远山区,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导医咨询等活动。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乡(村)医疗站建设等实践活动。
7.美丽浙江实践团。招募重点团队,围绕环境污染、垃圾处理、自然灾害预防等,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村落景观创意规划、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结合丽水大花园建设,在结对地乡村开展墙绘活动,营造文明乡村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1.青春“丽”行社会实践专项:为使我校学生更好的深入丽水、了解丽水、服务丽水,组建百支实践团队深入丽水九县市区,了解丽水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变迁发展,为丽水市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贡献青春力量。
2.“双百双进”社会实践专项:组织大学生实践团队深入与我校结对共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以“三送、三关爱、三参与”为重点内容的专项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利用专业所长,参与到农村文化礼堂、“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中去,成为基层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实践专项:鼓励大学生走进丽水、面向浙江,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的辉煌历史,聚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日益提高的现状,在思想道德、城市发展、基层治理、教育发展、法制建设、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进步,以实地参访、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4.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实践专项: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加强信息对接、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科专长,积极组建耕读慈孝文化宣讲团、创新乡村治理服务团、诗画丽水实践团等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队,激发学生在助推丽水全面走向新时代田园牧歌,打造世界级诗话丽水,复兴升级版农耕文明,争当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排头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华侨新生代培根社会实践专项:组建实践团队,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浓厚华侨故乡故土情怀为宗旨,深入开展华侨子女的爱国爱家教育活动,激发华侨及其子女的“寻根”情怀,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国情,共筑中国梦。
6.科普反邪教社会实践专项:依托我校反邪教协会组织实践团队,和丽水市610办公室合作,深入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宣传党和政府防范、处理邪教问题的政策法规,传播科学精神,弘扬先进文化,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价值。
7.“家燕归巢”社会实践专项:鼓励大学生到生源地乡镇、街道团委报到,在各乡镇、街道团委的统一组织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来充分展现家乡独有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建设美丽家乡的愿望,引导大学生关心家乡发展,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五、主要形式
除“家燕归巢”大学生回乡报到专项行动外,其他实践活动以团队形式进行,原则上每支团队10人左右,以2017级学生为主,保证本科生四年中集中参加一次有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一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队参加,也可根据活动需要跨二级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队,但必须明确责任单位。在形式上,由指导教师出题,根据实践内容需要选拔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组织团队,聘请指导教师。各二级学院团委要根据团队活动需要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或经历的2015级、2016级学生加入相关团队,参与活动指导。
团队设指导教师1-2人,必须全程随队参加。学校在岗的教师、干部均可担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14〕19号)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等要积极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并把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原则上一位教师指导的社会实践团队不超过2支。
本年度的暑期社会实践,各二级学院在兼顾一般团队的同时,要求重点培育1-2支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实践团队,参与全国、全省优秀评比。
六、社会实践时间
一般为7月、8月,集中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2周。
七、经费安排
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主要用于师生的交通费,经费预算要本着厉行节俭、从严控制的原则制定计划;经费由校院共同承担,以二级学院为主,并积极争取社会资助。二级学院团队在二级学院的实践教学经费中列支,校级团队由学校给予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可给予一定的生活资助,以家庭经济困难生为主的团队可在二级学院发展性资助经费给予安排。
八、考核与展示
(一)认真做好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的考核工作。根据《丽水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管理规定》(丽学院办〔2017〕68号)有关精神,各二级学院团委做好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并把认定结果反馈给各学院教务科。
(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各二级学院要及时做好材料的整理总结工作,并挖掘先进事迹和个人。校团委将在开学初对暑期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集中成果展示和表彰。展示形式为PPT汇报和VCR结合,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九、工作要求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全院暑期社会实践动员会议,从实践培训、经费支持、带队指导、监督考核等环节做好暑期实践的指导工作。
2.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工作,做好前期调研和出发准备,制定社会实践安全预案。选派相关指导教师全程随队指导,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实践过程中,各学院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各实践团队的安全信息,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每个实践团队都需要制定《丽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提交至各二级学院团委做好备案。
3. 注重实效、扩大宣传
各学院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依托对口厅局单位和行业协会,分层次、有重点地组建暑期实践团队。突出社会实践的基地化、项目化管理,做到“按需设项、据项组团”,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切忌走马观花、变相旅游等形式主义。各二级学院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图片资料收集和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型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利用校、院两级团组织的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及时发布实践活动情况;要及时上报工作材料,交流工作经验。
十、申报要求
各二级学院团委、团队负责人或团队指导教师可到共青团丽水学院委员会网站下载或到所在二级学院团委领取《丽水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表》(附件1),根据要求填好后交至所在二级学院团委。二级学院团委根据学生提交的队项目申报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填写好《丽水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汇总表》(附件2)和《丽水学院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级学院工作方案》(附件3),于6月15日前将汇总表盖章后交校团委胡月芬老师处,并将电子稿发送至2638265475@qq.com。
附件:1. 丽水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表
2.丽水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汇总表
3. 丽水学院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级学院工作方案
共青团丽水学院委员会
2018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