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7月5日,商学院“坚持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莲都区九龙湿地公园和古堰纪念馆,围绕旅游+红色+生态的发展模式,开展了对纪念馆和湿地公园的调研。7月11日至12日,实践团队来到缙云县仁岸村和天喜公司,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开展了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的调研,团队收获了对生态价值实现的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
实践中,在崔淑芬教授的指导和尤建勇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拜访了八十多岁高龄的樊寿康老先生,请教了缙云县农业局周扬站长和仁岸村经济合作社胡健梁老师,零距离接触了天喜公司的刘经理以及公司各位领导,体验到了不同区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不同创新机制,团队成员都有了各自的见解。在樊老先生的介绍下,团队参观了纪念馆布满革命气息的几间屋子,队员们深刻了解了铁工厂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实践的第二天,团队在两位老师讲解和带领下游览了仁岸的各地景观,仁岸是精品杨梅种植地,当地正在着力打造杨梅品牌,大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生态资源,在实践的第三天,团队成员来到缙云的天喜公司,该公司是一家对外公司,团队以参观和座谈会的形式在此开展调研,了解到公司生产基地的环境状况具有一定风险,该公司也需要国家政策和整个国际社会对生态产品价值的支持,队员们纷纷表示碳排放也是生态价值实现的一大问题并且在实践团队经过一系列探讨之后有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将宝贵的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年轻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当人人都有保护意识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进一步的重要部署,是当今社会的一笔巨大财富。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融合,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