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师教育学院的12名同学组成的“传国学经典,育儒雅少年”经典吟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北界小学,协助本校老师开展“紫色研学之旅”夏令营,通过开设各类不同的的课程,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领域中的中华文化之美,让少年儿童从小在心中埋下一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六月下旬,在确定好团队成员并与当地学校取得联系后,繁复的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的展开了,挑选队服,设计特色课程,确定最后汇报演出节目。团队还提前4天就来到了北界小学,除了熟悉场地、整理教室,还为即将到来的营员们分装课本、营服,分配床铺,以确保孩子们能有一个顺利的开始。
传承国学,我们在行动
7月10日至7月24日,每天上午都是各班在学校负责老师及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学习常规课程的时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琅琅书声从国学堂内传来,这是队员在教孩子们如何使用吟诵调,将文本诵读出来。国学堂内,孩子们身着国学服,盘膝而坐,跟着老师一字一句的将句子有节奏的吟诵出来。通过这样最基础的反复诵读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吟诵规律,并加以实践。
书法课上,孩子们在学校老师和队员们的细心指导下,从最基础的“横”“竖”开始毛笔字的练习,队员们来到孩子的身边,细致的分步讲解,手把手的教学,让孩子们学会静下来去仔细感受笔尖在在纸上流动的过程,从细微处建立他们对毛笔字的认知和感觉。
而践行课,则是孩子们最踊跃发言的课。在学习了学校老师的示范课后,队员们也亲自上阵,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人谋而不忠乎”“井泥不食,旧井无源”等古语,并联系现实,激发孩子们对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是历练,更是成长
夏令营中,每位队员以国学为主题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了特色课程:书法、国画、手语操、武术、中国舞等供孩子们选择。每位队员在确定课程后就开始积极备课,并在上课的同时,筹备汇报演出的节目,为了交出让家长让孩子让自己满意的答卷而不懈努力。
在文化体验课中,包粽子,磨豆腐,打糍粑,游遂昌金矿,游红提园,探应槚墓,徒步30里访苏村,队员们不仅克服了自身的问题,还应对着孩子们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如果没来这次实践,没有这些总是活力满满的孩子们的支持,真是想都不敢想。”一位队员在到达苏村后,瘫坐在石凳上说。
14天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当汇报演出的舞台上的灯光渐渐熄灭,当目送着一个有一个孩子离去,手边逐渐逐渐增多的小礼物,那些因为不舍而流下的泪水,也许就是对这群大学生最大的肯定,最好的赞美。